
(徐明珠、李育昀、叶恺倪/报导)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三一学院大院长暨副校长 Nicholas Terpstra首次受邀参加佛光山大学校长论坛,而也是他第一次到访台湾。他于佛光大学参加论坛期间,接受专访时表示,台湾是「现代与自然交融的地方」,高楼林立、城市活力十足,同时富有山林与绿意,令人印象深刻。他说,即使下着雨,仍觉得温暖而宁静,雨声在屋顶上回响,是一种美好的声音。
在谈及来台目的时,他希望借由此次论坛推动与三一学院的合作,促进学者、师生与社群的相互交流。他表示,双方可以透过合作课程、学术论坛与文化活动,共同培养具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的全球公民。「我们能够透过思想的交换、经验的分享,建构一个更具人性、更公正的世界。」他认为,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、学习共处的过程,这种「being together」的精神是人文教育的核心价值。
他指出,佛教与基督教在人文精神上有共通之处,两者皆重视利他与慈悲。三一学院致力于推动「人文基督教育」,而佛光山强调「人间佛教」与「三好」理念,两者皆可成为跨宗教交流的桥樑,推动「人本永续」(humanistic sustainability)之实践。他表示,这些是我们共同的价值与起点。
在谈到自身的学术背景时,Nicholas Terpstra分享他专长于欧洲早期现代史,研究欧洲与亚洲交流的起点,包括贸易、宗教与文化互动。他提到,欧洲人刚开始来到亚洲,虽带有殖民色彩与剥削问题,但同时也促进文化与知识的相互启发与共享。历史告诉我们,学习与交流能开拓视野、扩大理解,而这正是今日全球教育应该延续的精神。
「会议最大的价值在于人与人的连结与对话。」他强调,学术论坛最重要的不只是演讲,而是彼此倾听、共食共谈的时间。真正的学习往往发生在非正式的对话中,从他人的经验与挑战中学到如何面对自己的现实。
Nicholas Terpstra认为人工智能面临的挑战在将一切转化为资讯导向。而人文学科的关键挑战之一在于,它致力于超越资讯本身,力求发展知识和智慧。如果我们把资讯、知识和智慧这三者连结起来,人工智能或许能帮助我们达到资讯层面。但人类真正需要发展的是人文素养以及人性。
在谈及人工智能(AI)与人文学科的关系时,Nicholas Terpstra提出深刻观察,AI 能将一切化为资讯(information),但人文教育追求的是知识(knowledge)与智慧(wisdom);并进一步指出,AI 虽能处理资讯并提升效率,但若人类只停留在「知道」的层次,而未进一步思考与反省,就会失去人性的深度与灵魂的成长。他认为,阅读经典、思辨文本的过程是心智与情感的修炼,而这正是 AI 无法取代的部分。「AI 是便利的工具,如果我们完全依赖它,我们将不再有真正的学习。」